首页 > 生活常识 > 共价键三种类型
原创

共价键三种类型

1.9万阅读
时间:2022-12-22

最佳回答: σ键、π键、δ键

1932年,弗里德里希·洪德(F.Hund)将共价键分为σ键、π键、δ键三种,使价键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与经典的化合价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年,美国化学家罗伯特·马利肯(Robert S.Mulliken)提出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化合物中的电子不属于某个原子,而是在整个分子内运动。他的方法和经典化学相距太远,计算又很繁琐,一时不被化学界所接受。后经过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A.Millikan)、菲利普·伦纳德(Philipp Lenard)、埃里希·休克尔(Erich Hückel)等人的完善,在化学界逐渐得到认可。

1940年,亨利·希吉维克(H.Sidgwick)和托马斯·坡维尔(Thomas A.Powell)在总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理论模型,用以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这种理论模型后经罗纳德·吉列斯比(R.J.Gillespie)和罗纳德·尼霍尔姆(R.S.Nyholm)在20世纪50年代加以发展,定名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称VSEPR。VSEPR与轨道杂化理论相结合,可以半定量地推测分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结构。

1951年,福井谦一提出前线轨道理论,认为,分子中能量最高的分子轨道(HOMO)和没有被电子占据的,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LUMO)是决定一个体系发生化学反应的关键,其他能量的分子轨道对于化学反应虽然有影响但是影响很小,可以暂时忽略。HOMO和LUMO便是所谓前线轨道。

1965年,美国化学家罗伯·伍德沃德(Rober B.Woodward)与霍夫曼参照福井谦一的前线轨道理论,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

共价键

共价键(covalentbonds)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和坚固的化学结构叫做共价键。所谓共价键是指原子间由于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而形成的化学键。与离子键不同的是进入共价键的原子向外不显示电性,因为它们并没有获得或损失电子。共价键的强度比氢键要强,与离子键差不太多或甚至比离子键强。

共价键的定义

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产生的一种化学键称为共价键(covalent bond)。

这个定义涉及几个概念,其中之一是“化学键”。

化学键(chemical bond)是一种作用力,是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的力。也可以说是将分子中的原子结合在一起的作用力。

第二个是分子,分子是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的相对稳定并保持该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过一定的作用力(也就是化学键),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结合成分子。

想象一下,将一杯水分成两份,将其中的一份再分成两份,再将两份中的一份分成两份,这样不断地分下去,最后得到的仍然保持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最小的那份就是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再细分,可以得到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这时它们已经不具备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了,已经完全不是水了,而变成了构成水分子的原子。

有的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如氦气He、氖Ne气等。有的是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

阅读全文
编辑于:2022-12-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