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教育 > 莫霍面是如何被发现的
原创

莫霍面是如何被发现的

1.2万阅读
时间:2022-11-16

最佳回答: 莫霍面被发现的由来:莫霍洛维奇在研究1909年的一次地震时发现,某些地震波到达观测站比预计的快。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从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其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平均深度为17km。这个速度变化,后经研究发现是全球性的。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先生,称此界面为“莫霍面”,即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

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莫霍面是如何被发现的

莫霍洛维奇在研究1909年的一次地震时发现,某些地震波到达观测站比预计的快。在该界面附近,纵波的速度从7.0km/s左右突然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的速度也从4.2km/s突然增至4.4km/s。其出现的深度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为7km,平均深度为17km。 这个速度变化,后经研究发现是全球性的。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先生,称此界面为“莫霍面”,即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

地球界面

古登堡面

是具有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态性质的外核之间的界面(核幔界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到达这一界面即告消失;纵波能够通过,但通过后其速度明显减慢,由13.72km/s降为8.06km/s。同时,纵波到达该界面还明显地发生反射与折射,出现纵波阴影带(图7-14),即纵波在地表的一定区间不能被接收的地带。为纪念最早(1914年)研究这一界面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将此核幔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康拉德面

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波速度从6km/s 突变为6.6km/s。康拉德1925 年最先提出了这一界面,故称为康拉德面。此界面将地壳分为上、下两个不同密度的层圈,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然而,前苏联在科拉半岛所打的12km 深的超深钻孔并未发现该界面,在理论界面附近也未发现岩层性质的变化。因此,人们对此界面是否具有全球普遍性,认识并不一致。

内外地核的界面

位于地下大约5120km深度。在此面附近,纵波速度由10.36km/s 增到11.03km/s,并且出现由纵波转换出来的横波。由此可见,从这里开始,物质属于固态,故可将地核分为液态外核与固态内核两部分。精确地说,在内外核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带,其深度位于地下4703~5154km处。

阅读全文
编辑于:2022-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