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制作泡菜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原创

制作泡菜的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1.3万阅读
时间:2022-11-03

最佳回答: 泡菜的制作原理是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而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因此泡菜制作的原理是需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然后制作成泡菜。而制作泡菜的化学方程式就是: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

中国泡菜的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庐和瓜是蔬菜,“剥”和“菹”是腌渍加工的意思。

在《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就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旨蓄”就是好吃的储蓄,就是腌制的酸菜、泡菜。这说明至迟在3100多年前的商代武丁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能用盐来泡渍蔬菜水果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泡菜雏形——腌渍菜。

先秦《周礼》《孟子》《楚辞》中也有腌渍菜的记载。公元前1058年,中国西周周公姬写成了著名的《周礼》一书,其中分天官、地官、寿官、夏官、秘官、冬官六篇。据《周礼·天官》记载:“下羹不致五味,铡羹加盐菜”,所谓羹是用肉或咸菜做成的汤,由此可更进一步证实泡菜的历史。

在北魏时期,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作菹菜生菜法第八十八》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泡渍蔬菜的加工方法,这是关于泡菜制作的较为规范的文字记载,如:瓜菹法、咸菹法、藏蕨法、卒菹法、菹法。

其对制作泡菜的专述是:“收菜时,即择取好者,菅蒲束之。”“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瓮中。”“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烂。”“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者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

可见,至少1400多年前,中国就有制作泡菜的历史了。这里曾经记载了:“泥头七日便熟”,“泥头”就是用泥密封容器口,可见当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厌氧进行发酵(利于乳酸菌发酵)。

《唐代地理志》记载“兴元府土贡夏蒜、冬笋糟瓜”。所谓“糟瓜”,就是现在的糟渍蔬菜,例如今天的“糟黄瓜条”等泡菜。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有“姜辣萝卜、生腌木瓜”等“淹藏菜蔬”;诗人陆游的《观蔬园》中有“菘芥可菹,芹可羹”的诗句中都有着对泡菜的记载。

韩国泡菜

所谓韩国的泡菜却不需要在液体内浸泡,只是将各种辅料粉碎,揉搓在主料上混合腌渍发酵后一次性产出,所以腌渍周期长,成品表面带辅料杂物。韩国与我国北方的气候相当,受气候的影响以及物产品种的限制,制作目的在于季节性储藏,它与我国北方腌菜、酱菜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在选用辅料上有所不同。

“泡菜”顾名思义,是用液体浸泡而成的菜。而我们目前所称的“韩国泡菜”,制作中并不需要液体浸泡,根据它的腌渍方法,准确的讲,应属于腌菜类。它与中国泡菜的相同之处,只是都需要发酵而已。实际上中国的腌菜、酱菜、激酸菜、糟辣椒等也都有相应的发酵过程,只是因为使用的辅料以及发酵的程序和环境的不同,使得发酵的程度、菌群形成的成份比例有所不同,因此成品表现各异,可它们都不能称为泡菜。真正的泡菜应该是从始至终在液体中浸泡发酵而成的,这才是泡菜的正确定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谓“韩国泡菜”,只是一种发酵腌菜而已,正确使用名称应是“韩国腌菜”。

泡菜的功效与作用

泡菜是指盐渍发酵蔬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从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泡菜大多味道酸甜、爽口,能提升食欲,且泡菜中的生蒜、生姜、辣椒等成分不仅能杀菌,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促排汗的作用。泡菜的热量较低,含有的膳食纤维可加快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阅读全文
编辑于:2022-11-17

相关推荐